欢迎访问 社会保障资讯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劳动保障法治 > 正文

包头:用“心”又用“新” 倾力“筑巢”引人才

时间:2024-06-05 21:39:48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作者:佚名 

  

      今年以来,包头市人社局紧紧围绕全市“两个稀土基地”和“世界绿色硅都”建设,以最大化满足人才需求为着力点,不断优化服务、畅通路径、提升质量,积极打造拴心留人的服务保障“包头模式”。

      靠感情引才

      近年来,为保障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包头市人社局靠感情引才、靠服务留才,推出了《关于加快引进培育重点产业领域中高端人才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吸引青年人才来包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包头市服务高层次人才若干措施》以及配套的《包头市引进人才安居保障实施细则》《包头市保障企业用工十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用优厚的人才政策吸引人才、赋能产业发展。

      包头市人社局“靠前”服务,打造政策落地见效“软”环境,在人才择业期,每年在全国5大片区、15个省份、百所高校举办的校园招才引智活动中全方位、多层次向青年学子宣传推介住房补贴等人才政策;人才落地后,组织服务专班访企业、送政策,倾听企业人才诉求和建议,以点带面解决人才困难,用服务提高人才政策受益面,保障各行各业引进人才在包成长成功、实现理想。2021年以来,包头市引进各类人才,向人社部门提交安居保障人才资格认定4207人,通过3921人,通过率93%。其中,全市“3+5+N”重点产业1101人(占比28%),教育医疗卫生三个高地建设1223人(占比31%),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农业、电力、通信、金融、劳务派遣等行业1597人(占比41%)。

      凭服务留才

      居住是生活的刚需,引进人才要想在包头站稳脚,首要解决的必定是住房问题。面对新市民的“关键小事”,作为申请安居保障的“第一个”环节,包头市人社局用“心”打造常态化服务保障立交桥,用“新”构建申报、经办双向快车道,以服务聚人才,以温度留人才,让来包投资创业的各方英才感受到包头的诚意和礼遇。

      “包头市的人才政策特别好,前不久,我顺利领到了租房补贴,办理程序简单,发放的效率也高,让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有了温馨的住所,也让我能够踏踏实实地为包头市、包钢的稀土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北方稀土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职工张可欣说。

      “租房补贴审批很快,工作人员也很热情地解答疑问,详细告知我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让我感受到了咱们包头的温度,也让刚毕业的我在包头有了一个暂时属于自己的小家,很感谢包头政府对返包学子的帮扶补贴,解决了我们刚毕业学生住房的‘后顾之忧’,让我能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出一份力。”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员工赵星说。

      用待遇育才

      包头市为新市民在包安家落户推出了多层次的补贴政策。

      对中专到博士分7个档次每月给予320元-1920元的住房补贴,对博士、“双一流”院校硕士给予3%-5%的购房折扣优惠,为中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免费提供2年-4年人才公寓,“真金白银”“真心实意”,可谓诚意满满。除此之外,包头市人社局以提高政策兑现“加速度”为突破口,像抓招商抓项目一样抓人才工作,建立了人才住房即报即审、不见面服务机制,实现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分级同步开展人才资格认定工作,整个过程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完成,到即报即审、即时反馈,办理时限缩减60%,做到申报不见面、零跑腿、一次性办理,用服务增强人才政策的吸引力。截至目前,申请通过安居保障人才资格认定的各类人才中,博士研究生137人,“双一流”硕士研究生238人,硕士研究生1491人,“双一流”本科生113人,本科生1773人,专科169人。

      为提高新市民享受安居住房政策的便利度,包头市人社、住建、财政三部门联合在“包头市惠企利民综合服务平台”开发“人才住房补贴专区”,建立了“一站申请、一网经办”服务模式,新市民可以线上“查政策-看流程-报补贴”,人才资格和安居保障资格申请、认定全流程都可以线上办理,人社部门资格审核通过后,人员信息自动转递包头市住建部门进行安居保障资格确认,一举打通了人社、住建等多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用服务增强人才政策和人才需求的适配度,推动人才服务生态发展更有温度。


原文链接:http://rst.nmg.gov.cn/xwzx/msdt/202405/t20240530_25162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保障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保障资讯网zix.shbz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9号-62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