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社会保障资讯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劳动保障资讯 > 正文

丹徒区“十八般武艺”破解产业用工难题

时间:2020-04-15 21:03:03 来源:  作者: 

    劳动力缺口一直是丹徒区部分企业产能增加乃至正常生产维持下去的桎梏,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线下招聘活动暂缓,毕业生求职受到波及,对于企业招人用工更是雪上加霜。为此,丹徒区人社局于近日专门成立调研组主要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及年销售额达500万以上的企业共计1148家进行了用工情况摸底排查,调查显示,目前丹徒区缺工企业70家,缺工岗位人数1455人,主要分布在二产制造业及三产服务业,并采取各项措施全力破解用工荒招人难的难题。

    为群众求职就业和企业招工牵线搭桥

    线上线下精准发力,建立双向的新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线上招聘信息多,线下招聘接地气,线上、线下招聘各有千秋,因此将二者有机结合共同发力,可以更好地助力稳就业。一是利用互联网+深入推进云招聘新媒介,着力打造企业岗位招聘、就业政策、人才服务等信息在手机微信客户端上的直通车,既与企业精准对接,发布招聘岗位并详细介绍企业用工数量、工种、专业、技能等具体要求,又能智能匹配,开发个人求职模块功能,引导求职者线上登记,为其在企业招聘数据库进行精准匹配,将线上招聘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二是需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特点,制定分阶段、差异化的线下招聘方案,灵活组织小型化、点对点、错峰式招聘活动,广泛发动基层人社服务中心、劳动保障协理员,压实基层就业服务,逐步引导当地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

    推进就业见习基地建设为促就业续航。人社局将首先通过高校毕业生报到接收、档案托管、求职登记、就业失业登记等多种渠道,全面摸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不同情况,以精准数据为基础搭建见习供求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报认定就业见习基地,加大补贴力度引导其积极开发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见习岗位,同时严把入口关,强化对见习单位的审核和督查力度。在不断加大推进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不定期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对接会,建立见习人员跟踪回访制度,准确掌握高校毕业生见习动态,深化就业见习效果。最后还将进一步规范就业见习资金使用流程,确保见习资金落到实处,促进就业见习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为人力缺口引入外部新鲜血液

    与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同发力。人社局将考虑与具有一定规模、信誉度好的人力资源公司进行签约合作,联合开展公共招聘服务,发挥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势,主动对接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求,积极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解决方案拟定等服务,助力用人单位经济高效、规范可靠地招到用好人力资源。通过合作针对辖区内季节性缺工的行业企业开展对接,采用季节用工租赁等方式,使旺季缺工企业有工调剂,实现公共与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资源整合和协调统筹。

    苏陕劳务协作对接为实现用工需求再添新力。加强全区人力资源市场岗位供给信息监测,多渠道收集就业岗位,尤其是外地劳动力从事较多的岗位,制成岗位供给清单,加强两地人社部门之间信息精准对接,形成常态化的岗位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并以此加快互联网+劳务协作的深度融合,促进本地企业与对口帮扶地区劳动力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大招聘频次,提高帮扶地区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持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持续深化两地定点式人员输送、定向式企业宣传、订单式劳务培训和互通式人才培养等多领域合作。

    与经济较为薄弱的外省全面签订合作协议。由人社局积极发挥牵头单位作用,组织常年缺工量较大的规上企业和经济较为薄弱的劳务输出大省的高校、技工院校等全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一批劳务输入基地,探索构建长效的对接机制,在学生毕业后定向输出至企业就业,形成锁定效应,为企业用工挖好蓄水池。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

    引导驻镇校企合作定向班完善产业技术储备人才。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原则,一方面通过企业新型学徒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红利,激励企业将培训(或继续教育)作为一项员工福利或辅助性人力资源策略,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既能促进企业技能培养,又能给员工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平台,有效解决留住人才不流失的难题。另一方面,积极指导驻镇技校、技师学院采用工学交替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加强校企合作,做好订单班、定向班的招生工作,订单式培养适应市场、适应不同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产业人才。此外,整合利用基层人社服务平台的多方资源,不断组织、发动辖区内各大企业开展技能比武等比赛活动,让更多产业工人实现自我提升的同时,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与度、荣誉感和归属感,稳定并且壮大发展产业工人的队伍。

    优化对外来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服务质量。在现在政策基础上,围绕江苏省印发的《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结合苏南其他地区的创新做法,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健全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制度,新增优惠福利政策,确保提升技能人才的身份认同及薪酬保障。积极组织、推荐全区高端产业人才申报金山英才高技能领军人才计划, 促进产业工人全面发展,引导其更好的发挥主力军作用。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规范劳动力市场运作秩序。进一步强化管理监督职能,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机构,指导督促民间职介机构依法行使职业介绍功能,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诚信、优质的职业中介服务。加强对企业主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企业主依法用工、规范管理,遵守工时休息制度,按规定发放工资和加班工资等,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保障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保障资讯网zix.shbz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2879号-62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